理論上講,降低消費貸利息可以吸引更多人去貸款,民眾有了錢就可以購買各種商品,從而推動企業(yè)生產以實現擴大內需的戰(zhàn)略,拉動國家經濟增長。但是2022年以來,在疫情與國際經濟形勢的雙重壓力下,捂緊口袋過日子是當下許多人達成的共識,那么消費貸“降價”是否會擴大內需?另外就安全方面,金融詐騙案件頻發(fā),被騙民眾的傷口該怎么治?

一、“降價”非“白嫖”,信心很重要

從宏觀角度來看,消費貸“降價”的效果是明顯的。根據央行更新的6月金融統(tǒng)計數據,新增人民幣貸款2.81萬億,同比多增6867億,較5月份有了進一步提升。這些錢到了民眾手中后可用于養(yǎng)老、學習、醫(yī)療等服務消費的領域,或者用于購買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雖然貸款需求提高了,但借的錢仍是需要還的。眾所周知,疫情使中小微企業(yè)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作為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yè)的困境也會影響到企業(yè)員工的收入。在收入降低的情況下,為維持生計,一方面民眾捂緊口袋,能省則省;另一方面,通過貸款來緩解當前的經濟困境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就會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有錢的不想花,沒錢的拼命借”,而當前的中國,通過貸款來緩解經濟困境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為什么這么說呢?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人民幣存款增加18.82萬億元,同比多增4.7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0.3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yè)存款增加5.3萬億元??梢钥吹?,在大環(huán)境“不好”的前提下,相比花錢,有錢人更愿意把錢存起來,以渡過“寒冬”。但另一項同樣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居民負債率正在不斷飆升,截止目前,居民負債金額高達2萬多億元人民幣,平攤到每個人身上人均負債是13萬元人民幣,若去除未成年等因素,人均負債會變得更高。

的確,通過貸款可以解燃眉之急,特別在“降價”優(yōu)惠政策下,能增加民眾貸款意向,對擴大內需起到一定作用,但另外也要警惕的是現在的貸款逾期率也是驚人的,曾有人統(tǒng)計當前10人當中就有8人出現逾期現象。面對這種境況,若站在銀行角度,能放款的客戶群體不來借,不能放款的客戶群體想要借,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綜上所述,消費貸“降價”作為一種擴內需的手段,在執(zhí)行過程中很難獨木成林,為取得良好擴內需的效果另外還要提升和保護居民消費信心。那么該如何做呢?

二、莫讓“李鬼”澆滅消費信心

“民富則國富,民強則國強”。當前百姓賺錢不易,提高與保護百姓的消費信心尤其重要,消費貸“降價”對百姓來說無疑是有利的,讓百姓有錢花。但是若讓“李鬼”從中作梗,讓百姓蒙受損失,不斷啃食百姓的消費信心,澆滅他們的消費熱情,那么“降價”反倒是起到了反效果。至于“還的起”的問題,隨著疫情防控向好,結合國家各項宏觀政策,經濟逐步恢復,百姓“錢袋子”慢慢鼓起來還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