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艷明果洛藏貢麻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zhèn),是一個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高原新村。在村口高大的牌匾上,“果洛藏貢麻村”幾個大字蒼勁有力,村里的民房坐落在整潔的道路兩旁,抬眼望去,不遠處的山坡上羊群在悠閑地散步覓食。


說起這些羊群,不能不提到背后的“金融”故事。以前,牧民在草場放牧,待小羊羔長成可以出欄售賣的羊,一般需要一年的時間,雖然成本低,但是周期長。


在當地高??蒲谐晒闹С窒拢S多牧民逐漸將放牧和飼料喂養(yǎng)相結合,在這種方式下,羊的生長周期可以控制在3個月左右。而隨著養(yǎng)殖規(guī)模的擴大和養(yǎng)殖方式的改革,農牧民對資金的需求應運而生。


青海省地廣人稀、多民族聚居,面臨生態(tài)建設任務艱巨、基礎金融服務薄弱等情況,長期以來,農牧戶存在缺信息、缺信心、缺信用的信貸“瓶頸”。對此,當地農信系統與當地行政部門合作,開展“雙基聯動”,將當地基層村組織的信息、組織、行政資源優(yōu)勢,與銀行的資金、技術和風險管理優(yōu)勢進行對接,創(chuàng)新出獨具當地特色的信用貸款模式。


草原上的金融需求


果洛藏貢麻村是一個藏族牧業(yè)村,也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曾經這里水、電不通,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2014年,在政府幫助下,果洛藏貢麻村的132戶牧民告別了游牧生活,從山溝里搬了出來,在縣城邊上的新村安家落戶。


俄藏加也是從游牧生活到果洛藏貢麻村定居的村民之一。以前傳統放牧,基本不需要資金投入,只需要人力成本和草場的支出,大家都在草原上放牧,成本低,但是回報慢。


在草原放牧的時候,居無定所,根據草場的植物生長狀況不同,羊群也在不停遷徙。羊群走到哪兒,俄藏加的臨時住所就搬到哪。搬到縣城后,俄藏加還是拾起來養(yǎng)羊放牧的“老本行”。


除了羊羔的購買成本支出,養(yǎng)殖方式的改革也是當地牧民資金需求的一部分。剛察縣泉吉鄉(xiāng)寧夏村原黨支部書記才保告訴記者,“青海這邊的藏系羊,如果單純依靠放牧的話,生長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后來,在青海大學等當地高校科研成果的支持下,寧夏村牧民將放牧和飼料喂養(yǎng)相結合,目前羊的生長周期在3個月左右。這一方面減輕了草場壓力,避免了過度放牧,另一方面也使得牧民純收入有所提升?!?/p>

幾年前,得知當地剛察縣農商銀行有優(yōu)惠貸款政策,俄藏加試著向銀行貸款幾千元,啟動家庭養(yǎng)殖生產。


在貸款的支持下,牧民的養(yǎng)殖效率和規(guī)模都得以提高,“在以前放牧的模式下,牧民幾乎沒有飼料支出,如今飼料拉升了畜牧成本,另外飼料養(yǎng)殖對畜牧業(yè)防疫的要求也更為嚴格,這也是支出增加的另一個原因?!辈疟=忉尫Q。


通過幾年的發(fā)展,現在俄藏加家的養(yǎng)殖規(guī)模逐步擴大?!艾F在我家里養(yǎng)了200多頭牛羊,再加上草原獎補、公益崗位等家庭總收入就超過20萬元?!倍聿丶痈嬖V記者。


“雙基聯動”


2019年,才保不僅是寧夏村黨支部書記,還被剛察縣農商行聘任為當地支行的副行長。


這樣源于當地行政部門和銀行合作開展的“雙基聯動”模式,即兩個基層的聯動,這種模式是,基層村委黨組織選派村干部,到農商行的支行兼任“村委行長”,全程參與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發(fā)揮金融業(yè)務調查員、管理員、監(jiān)督員的作用。而農商行選派行長或信貸員到基層黨組織兼任 “金融村官”,發(fā)揮的是金融宣傳員、推銷員、服務員的作用。


剛察縣農商行沙柳河支行行長周顯俊,就是剛察縣農商行派駐到果洛藏貢麻村的“金融村官”,在村里小小的“雙基聯動”合作貸款辦公室里,記者看到,“雙基聯動”合作貸款“雙簽”材料、合作貸款推薦登記簿等材料一應俱全,擺了滿滿的一桌。


在村委和行長的這種合作下,雙方聯合對當地逐鄉(xiāng)逐村逐戶進行全面摸底調查,了解農牧民個人基本信息、生產經營能力、家庭收入、家庭資產等。會同村委專項成立評定小組,開展農牧戶信用評定工作,劃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戶,實行差異化的利率政策。


周顯俊告訴記者,在“雙基聯動”合作貸款辦公室中,村委行長和金融村官,共同負責包括設立合作貸款辦公室、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貸款發(fā)放管理等流程。


信用貸款發(fā)放后,貸款能否按時還款,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共建“信用村”下,才保告訴記者,當地農牧民之間也形成了互相監(jiān)督和互助的模式。以寧夏村為例,村里共有農牧民96戶,為了更好管理并培養(yǎng)農牧民的金融意識,評級一致的農牧民10戶一組,全村農牧民被分為多個小組。


銀行對農牧民發(fā)放的信用貸款主要是采取按季付息的方式,但考慮到生產養(yǎng)殖周期,才保表示,不少農牧民難免有資金周轉不開或者在外放牧的情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同一小組的農牧民可以先幫助付息,等資金周轉后,再及時償還。這樣保障了村級整體信用等級,同時農牧民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進一步加深了良好金融意識和行為的形成。


聊起當地牧民貸款的情況,剛察縣農商行董事長趙海弘對當地行政村的住戶和貸款金額情況“了如指掌”。“目前剛察縣各‘信用村’的貸款是零不良。” 趙海弘表示。


實施信用修復重建


在對青海省內客戶的信用建設中,青海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青海農信”)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通過深度融合,致力于實現信用體系建設全域覆蓋,通過“黨建+整村授信”的工作模式,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批量化作業(yè),實現了覆蓋鄉(xiāng)村、社區(qū)、城鎮(zhèn)、居民、農牧戶的全域信用體系建設,解決農牧區(qū)重點領域和薄弱社會群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在風控環(huán)節(jié),除了“雙基聯動”的基本機制,地方的農商行還前置了權責劃分和盡職免責的工作。對于遭受突發(fā)情況,無法按時還款的客戶,地方的農商行也給予了充足空間,設置容時容差和減本貼息的后置緩沖。


在2017年7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尕巴松多鎮(zhèn)秀麻村更尕太受自然災害影響,無力償還貸逾期貸款45730.63元,對此,同德縣政府替更尕太還本貼息7244.3元,同德縣農商銀行減本貼息19470.82元,更尕太共獲減本貼息26715.12元,還貸壓力減輕后,更尕太償還剩余本息結清逾期貸款。2019年7月16日同德縣農商行再次向更尕太發(fā)放小額信用貸款4.6萬元。


通過以點帶面的信用修復模式,同德縣農商銀行累計對同德縣3615戶農牧戶進行了整村信用修復工程。在信用修護后,實現了當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同德縣農商行負責人表示,在信用修復中,農商行一是積極取得當地黨政部門支持,有效依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精準識別農牧戶、貧困戶信用報告產生不良的原因,分門別類,找準信用修復方法,實施“諒解機制”“救助機制”,及時完成農牧戶、貧困戶信用評定,開通“普惠信貸”渠道,實現貸款需求對接;二是通過農牧戶、貧困戶信用修復重建,農牧戶、貧困戶結清貸款本息,不良記錄逐步消失和歸于零,有效破除了小額信貸和扶貧信貸投放對象存在不良記錄的瓶頸,提升了信貸扶貧的活力;三是農牧戶、貧困戶信用修復增強了農牧戶的信用觀念和守信意識,在牧區(qū),農牧戶、貧困戶開始了“要我還貸”到“我要還貸”的轉變,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


打造“農牧民自己的銀行”


2016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批復在青海省開展普惠金融綜合示范區(qū)試點工作,青海成為全國唯一省級普惠金融綜合示范區(qū)的省份。青海省農信系統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建立“雙基聯動”合作貸款模式,實現金融村官與村委行長聯手,助力農牧民增收、村集體發(fā)展、農牧業(yè)壯大。


近期,記者通過在青海省黃南州同仁市、西寧市大通縣、海東市互助縣、海南州同德縣和海北州剛察縣走訪調研,了解當地農牧區(qū)金融供給的情況。


與俄藏加一樣,通過當地普惠金融支持,發(fā)展壯大養(yǎng)殖規(guī)模的人還有很多。在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尕巴松多鎮(zhèn)貢麻村,村里的養(yǎng)殖戶滿周也是從幾千元的小額貸款,逐步增加到1萬元,20萬元,擴大養(yǎng)殖規(guī)?!,F在,滿周已經建起了自己的養(yǎng)殖場,年總收入150萬元左右。


在這過程中,雙基聯動機制發(fā)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據了解,雙基聯動機制推進至今,青海農信已累計選派“雙掛”人員4700余人,雙基聯動辦公室覆蓋全省近80%的行政村,惠及農牧社區(qū)66萬戶老百姓;雙基聯動合作貸款余額近250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33%以上。


至2020年末,青海省農商銀行(農信社)系統累計評定信用縣15個,占全省縣(區(qū))總數的35.71%,信用鄉(xiāng)(鎮(zhèn))256個,占全省鄉(xiāng)(鎮(zhèn))總數的69.57%,信用村(社區(qū))2835個,占全省行政村(社區(qū))總數的68.35%,信用戶65.44萬戶,占全省農牧戶總數的65.84%,信用戶貸款授信總額達325.07億元,用信總額158.85億元。


目前,青海省的農牧民通過金融助力,開展了藝術品加工、唐卡繪制、種植業(yè)、鄉(xiāng)村旅游等多種經營形式,實現增收。青海省農商銀行(農信社)系統通過建立“雙基聯動”合作貸款模式,解決當地農牧民發(fā)展產業(yè)貸款難、貸款貴、貸款慢的難題,也為各村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保障,農村商業(yè)銀行成為“農牧民自己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