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銀行也是可以借錢來炒股的,但并不是針對所有客戶。

銀行借與不借,關鍵在銀行對該筆交易的風險評估 首先對銀行來說,任何來借錢的人都是客戶,而作為經營實體,把賺錢作為主要任務的銀行,自然也不會把客戶往外推。但是如果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那銀行豈不是做了虧本生意,所以風控是第一位的。而對于普通人來說,買房和炒股的風險明顯是不一樣的。 比如買房,買房人和銀行訂立長期房貸借款合同,一方面借款人是需要支付20%以上的首付款的,余下的才是貸款,這樣就保證了在相當長的時間周期內,房產的凈值是正的,而隨著買房人還貸金額的不斷增加,銀行的風險會越來越小,所以借錢買房相對來說,風險是基本可控的,而且房貸的時間周期往往也比較長,通常30年的房貸,總利息往往可以占到貸款額的70%以上,這對銀行來說,當然是一筆好生意。 但是如果貸款人把錢用于炒股,那么根據股票市場長期的統(tǒng)計結果看,只有10%的人可以賺錢,最關鍵的是銀行根本沒有辦法識別出貸款人是不是屬于這10%的人群,如此一來,貸款炒股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所以,銀行對貸款炒股是有明確的禁止要求的。 上市公司大股東經常質押股權,借錢用于資本市場的投資 上面提到,對于普通人是不好借錢炒股的,但是對上市公司大股東來說,往往情況就不一樣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發(fā)布公告,稱實控人或者大股東將自己持有的多少比例的股權用于質押,以取得多少多少的資金,而這筆資金經常有一個重要的去向,那就是用于增持自家的股票,這種情況完全可以算作借錢炒股了,那么為何銀行又同意這么操作呢?這里面的關鍵還是在于金融機構對于這筆生意風險的評估,因為上市公司股票質押往往都有很大的折扣,銀行經過評估之后,會確定一個比較合理的質押價格,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掉這個風險,因此對質押人是否投資股票也就沒有更多的限制了,但為了如果股票出現了超預期的下跌的時候,銀行往往會要求補充質押,以進一步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