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20日訊,樓市“高燒不退”的難題僅靠限購限貸難以解決,由于投資渠道狹窄,社會資源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以及一二線城市土地供不應求問題更需重視。據統(tǒng)計局昨日公布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8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huán)比上漲的64個城市中,比上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1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5個,最高漲幅為5.6%。二手住宅價格環(huán)比上漲的57個城市中,比上月漲幅擴大的城市有30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18個,最高漲幅為4.5%。

人民日報援引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稱,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社會資本愿意投資的領域有所減少,不少企業(yè)及居民選擇將大量資臣財入相對安全的房地產市場,這顯著推動了房價上漲。同時,居民對房價上漲預期的提升進一步促使更多資金進入樓市。投機性‘炒房’、地價的大幅上漲及人口大規(guī)模向熱點城市集聚,也都不同程度地推升了房價。

限購限貸“治標不治本”

為遏制房價的非理性上漲,不少城市選擇了重啟“限購”“限貸”政策。在最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就有6個城市出臺了此類政策,均為近期房價上漲較快的二線城市,包括合肥、蘇州、南京、武漢、廈門及杭州。

報道指出,作為政府一項基本的調控性政策措施,這類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但是“治標不治本”。

趙錫軍稱,“限購”應被看作是一個臨時性的應對措施,為樓市“退燒”不能長期依賴這一點,否則只能起到“治標不治本”的效果。

投資渠道狹窄、土地供應緊張

趙錫軍還表示,當前,由于投資渠道狹窄,社會資源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以及人地關系緊張的問題應該引起更多的重視。

今年上半年,建行、農行、招行等10家上市銀行的房貸余額總額已經達到8萬億元,新增房貸達1.13萬億元,占同期新增貸款的42%左右,成為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信貸不能只投入到房地產市場,要有政策約束;房地產去庫存不能只去一、二線城市,銀行對三、四線城市應考慮增加利率優(yōu)惠。

關于人地關系緊張這一難題,報道援引專家稱,一方面是一、二線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帶來的土地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是三、四線城市土地富裕卻吸引不來居民購房。

對此,國家已經在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并采取了允許商業(yè)用房按規(guī)定改建為租賃住房等措施,后期還要強化政策落實。同時,三、四線城市自身也要配合這些政策,進一步推動配套產業(yè)發(fā)展,提高城市對居民的吸引力。

此外,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多年以來,很多城市政府采取的是“擠牙膏式”的供地方式,使土地供應價格最大化。針對這一問題,要推動供地制度與城市需求平衡,如針對特大型城市房價上漲,就可以適當增加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