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高收益占領保險市場半壁江山的萬能險,在新監(jiān)管要求下已出現(xiàn)變化。

萬能保險責任準備金的評估利率上限從3.5%下調至3%,不得承諾除保證利益以外的其他收益,或與客戶或代理機構(包括銀行、郵政、保險代理公司等各類機構)簽訂收益保證協(xié)議……

自年初控制中短期存續(xù)產品保費規(guī)模后,保監(jiān)會近日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此次保監(jiān)會將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5%降至3%,距將去年從2.5%調整至3.5%僅1年多的時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部分險企不合規(guī)的萬能險已逐步下架。

最低保證利率3.5%產品下架

萬能保險是指除同傳統(tǒng)壽險一樣給予保護生命的保障外,還可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賬戶內資金的投資活動的產品。這就意味著,萬能險兼具了投資和保障的功能,“萬能”體現(xiàn)的是交費靈活、保費可以調整等便利。

這種理財方式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追捧。為了適應市場,2015年初,監(jiān)管層取消萬能險不超過2.5%的最低保證利率限制,將萬能險的評估利率上限為年復利3.5%。

隨后,多家險企上調相關產品的保底收益,并把此看做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利器。憑借不斷飆高的結算利率,在2015年初至今的一年多時間里,部分中小險企的萬能險保費實現(xiàn)了快速增長。

不過,好景不長。在低利率和資產配置荒的大環(huán)境下,保險公司的這種行為引起了監(jiān)管層的注意。在日前保監(jiān)會發(fā)布的人身險新規(guī)中,把萬能險責任準備金的評估利率上限從3.5%調整至3.0%,這意味險企在定價時需要更為保守。

在新規(guī)定影響下,多家險企的不合規(guī)產品開始下架。在萬能險利率放開之時,富德生命人壽、安邦養(yǎng)老等險企曾推出保底收益為3.5%的萬能險產品。

比如,安邦養(yǎng)老的安邦養(yǎng)老樂享1號年金保險(萬能型)、富德生命人壽的《生命附加金管家A款年金保險(萬能型)》、《生命附加金管家B款年金保險(萬能型)》等,這些產品在產品介紹中明確標明“產品本身具有最低保證利率(最低保證利率)為3.5%”的字樣。有些產品甚至成為險企的明星產品,以安邦養(yǎng)老樂享1號年金保險(萬能型)為例,其2015年的銷售額為1157.6萬元,成為年度排名第二的產品。

新規(guī)出臺后,這些產品已無處可尋。雖然部分售險平臺和險企官網仍有這些產品的推廣頁面和簡短介紹,但打開后都顯示“已下架”或“售罄”字樣。

可降低保險公司資金成本

監(jiān)管層為何在上調一年后又下調了萬能險預定利率呢?

“下調最低保證利率主要是為了防范利差損,增強保險公司未來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鄙虾9ど檀髮W保險系主任王緒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正常情況,萬能險的收益率是跟險企的投資收益掛鉤,險企的投資收益決定著萬能險賬戶的收益,投資能力強的險企的萬能險投資收益也會較高;若險企萬能險賬戶投資收益率出現(xiàn)大幅下滑,這個最低收益率就是保證消費者萬能險賬戶收益的一個標準,類似于最低收益紅線。即便險企投資收益率出現(xiàn)大幅下滑,也要按照這一最低標準付給用戶,這時就會出現(xiàn)收益倒掛的現(xiàn)象。

以最低保證收益率為3.5%的產品為例,如果某個時間段險企投資收益大幅下滑至3%左右,為了給到消費者最低保證收益率,險企就需倒貼0.5%的收益。而最低保證收益率上限下調后,這方面的利差則會減小。

某險企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次調整是為了給保險公司更多的約束。也就是說,雖然不能否定投資,但也不能過度投資。很多公司都提出了很高的預期,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保持預期收益是很困難的,適當下調,也是對客戶負責,是降低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另外,3%的目標也很容易達到,可以防止出現(xiàn)虧損,利于保險公司的穩(wěn)健發(fā)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梳理16家險企的329款萬能險產品,其8月份的收益率平均在4%~5%區(qū)間。上市險企及“老七家”的收益率相對較低,部分中小型險企的萬能險收益率呈現(xiàn)略高的狀態(tài),其中不乏一些產品的收益率在6%~ 7%徘徊,如上海人壽“浦江e福星二號”終身壽險(萬能型)高居榜首,其今年8月份的結算利率高達7.08%。

但這并不代表沒有低于3%的萬能險產品。據(jù)記者統(tǒng)計,部分險企的部分產品收益率低至2.5%,如國華人壽的“國華優(yōu)選財富終身壽險(萬能型)”,其8月份及以往收益率都在2.5%左右。

保監(jiān)會表示,新規(guī)出臺后,萬能險等人身保產品定價利率和負債成本將逐步回落,產品激進定價和高結算利率行為將受到顯著遏制。(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