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互聯(lián)網金融行業(yè)即將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期。目前《征信業(yè)務管理辦法》的出臺,肯定會直接重構各金融機構對數(shù)據產品的引入和使用。作者以自己的視角,聚焦個人信用,記錄互聯(lián)網金融行業(yè)的變遷史,推薦感興趣的朋友閱讀。

人的逃跑本能是很恐怖的。不知道為什么在我覺得還欠N大作業(yè)的時候,特別想把之前想寫的寫完。

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特別想找一個大佬,他給我講O2O的歷史,從PC互聯(lián)網到移動互聯(lián)網,從四大門戶到社交工具,從BT下載到視頻網站,從人工信用審核到大數(shù)據風控,模仿《激蕩三十年》的方式。但環(huán)顧四周,始終是一只鱗片爪??上Я?。后來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下個貸業(yè)務。當面對新的孩子問題時,我偶爾會給他們講講。后來覺得還是寫文章好。

各種數(shù)據產品在風險識別和定價中確實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征信業(yè)務管理辦法》的引入將直接重構各金融機構數(shù)據產品的引入和使用。無數(shù)數(shù)據公司基于一己之私的努力,最終形成了整個征信數(shù)據基礎設施。

自從有催收機構唱到鐵窗淚下,17、18年P2P機構聲稱可以拿到備案,然后都撤退了,甚至去了一些刀槍不入的自媒體店。個人信息數(shù)據,乃至整個行業(yè)都認為最新立法實施后,將從喧囂進入穩(wěn)定運行期。

最近金融機構的風險產品/策略應該是逐漸忙著簽約和接口開發(fā)了。畢業(yè)后,經過三家公司,看過互金或普惠的產品營銷、客戶分析、催收、風險識別;惠特尼或者P2P。尤其是在這個我認為行業(yè)即將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期的節(jié)骨眼上,我不要臉的把個人信用的變化歷史做一個記錄,主要是我視角里的互聯(lián)網金融。

前前后后,寫作修改,穿插房子裝修和學校上課,要處理的額外工作居然花了近兩周時間。其實我也不確定這個又長又碎的想法是否適合貼在這里。就寫著寫著,感覺不寫完就要付出一些沉默的代價。可能是新人的歷史故事吧。也可能是即將消失的不合規(guī)公司的墓志銘。

00-1010不用說,80、90后的人,還有我們的父輩,很小的時候都沒有‘普惠貸’這個業(yè)務。談借貸,只有三種選擇。

可能有些國企會在私人賭場外為員工提供貸款,或者在路口的典當行提供貸款,在北方縣城只聽說過沒見過。借錢的宗族或個人都是開玩笑,不存在真正的“無抵押”貸款;國企抵押了工資,其他民間借貸抵押了有價值的物品,或者是不受威脅和打擾的權利。然而,不得不說,在民間借貸是貫穿始終,甚至到現(xiàn)在的。,的原始成長期,互聯(lián)網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沒有占據太多的主流媒體,更多的是來自軼事和醉酒的故事。

就能查到的時間線來看,1993年上海就有官方征信機構,但好像截至2000年,只有幾百萬人的征信數(shù)據。那時候我的大部分前輩都沒有考慮福利分房,就算買了房也不知道其實可以從銀行貸到款。金融服務僅限于極少數(shù)人。

接下來,尤努斯的“農民銀行”實驗在很多P2P公司甚至普惠金融機構的宣傳材料中被反復提及。在宣傳中,尤努斯98%的還款率似乎是一個極好的還款率,因為他相信農業(yè)從業(yè)者的簡單。

但是網上流傳的整個故事有兩個有趣的點。

第一,在尤努斯的測試中,他實際做的是一種類似于坐地或風險共擔制的方法,農業(yè)從業(yè)者組成一個小組,如果小組成員中的任何一個不還款,其他小組成員就要承擔。類似于擔保制度。有時候,我甚至在想,有些催收公司后來給他們的聯(lián)系人打電話,是不是出自這種想法。

其次,不得不說農業(yè)產業(yè)性質和國家產業(yè)檔次的影響太大了。在后來的尤努斯試驗中,相關地區(qū)的洪水導致了一定階段的借貸,但糧食沒有收獲。當然,以上故事都來自網絡,真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不過話說回來,寫宣傳材料的人連尤努斯是在哪里做的測試都不知道。

風險識別就是不相信人性,或者相信性惡。風控是反人性,反同情的?;谟扰沟墓适?,不得不說,在早期,基于人們對‘借錢’這個詞的厭惡,以及農業(yè)生產的不穩(wěn)定性,可想而知,在那個時期,個人普惠貸款的覆蓋率是有限的。

另外,改革開放后目前能查到的第一筆房貸,應該是1992年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發(fā)放的。之所以把這個階段單獨列出來,是因為在“人人拒貸”和“貸款唾手可得”之間,總有一個中間地帶。

想了想,覺得用網絡俚語“占領用戶心智”總有一個橋梁。在某些情況下,普通人不再那么排斥貸款。我個人還是想把這個功勞歸功于城市化發(fā)展階段出現(xiàn)的抵押貸款,以及99年試點的助學貸款。個人認為功德無量。再者,我其實應該感謝信用卡的瘋狂發(fā)行。

個人理解,房貸和信用卡是對全民,尤其是北方非一二線城市民眾第一次完整的貸款業(yè)務教育。


那時候的風險判斷,據懂行的老銀行人告知,主要關注是否結婚、在哪里工作、及親屬中是否有值得信賴的人。用現(xiàn)在的說法,可能是“工作類型”、“婚否”、“聯(lián)系人”三個變量,有極佳的區(qū)分度吧。但更多的,可能就是看個關系和眼緣。



二、信用卡,征信中心,F(xiàn)ICO

1987年前后第一張信用卡的發(fā)行,感覺更多是一個象征意義,但也宣示著此類新生事物的開始。自93年征信中心建設后,逐步累積的征信數(shù)據,也給信用卡及其他貸款的展業(y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00到10之間,信用卡顯然是逐步在擴張的,但是擴張的量,在網上不同的文章中,有不同的答案。


自我的感受是,隨著開放的節(jié)奏不斷加強,文化的不斷當代化和重構,新一代人對信用卡的接受度不斷加強。相應而來的“套信用卡做首付”的故事至今可能時常上演。第一代”卡奴“,和目前因互金債務而寸步難行的人應該也類似。


類似于模型的冷啟動,個人理解FICO這一套東西,也是在風險識別沒有有效抓手時,風險控制甚至靠放貸人員面訪和經驗的時候,引入的行之有效的先進經驗。甚至覺得征信中心在設置采集數(shù)據的理念上,是參考了FICO的設置的。 個人信息,共債信息及金融機構查詢的記錄。


了解到,傳統(tǒng)的評分,就是經典的評分卡制度,主要的模型設置,主要使用的也是LR等經典算法。但是在那個大學擴招還沒有那么嚴重的年代,經典評分卡也足以讓人覺得非常先進。


但不得不說,在那個時間段,征信所覆蓋的人群,仍然是有限的,仍然有相當大的群體,無法享受到”加杠桿”的感覺。征信是唯一金標準,F(xiàn)ICO是唯一思路。


在知乎及其他主流社交媒體搜索時,其實不難看到,部分老從業(yè)者當時的回答方式還是頗有些“櫻落神斧華盛頓”、“德國下水道”的風格和路子,大部分提到的是“水土不服”,“不夠重視”云云。


我相信五道口金融學院的專家們,即使是20年前,也比大部分主流社交媒體上的人更懂經濟。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降低居民儲蓄率對于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也不可能不懂一個合理的評估體系對在控制風險敞口的同時對促進消費有多重要。


但征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必須得有一定契機的。大學時期所所學的馬原一直在告訴我們需要基于歷史的局限性去看待問題。自認為在電商沒有塵囂甚上無孔不入之前,征信系統(tǒng)的建立缺乏天時,在人臉識別等技術成熟之前,征信系統(tǒng)的建立缺乏地利。


FICO所需要的主要數(shù)據,如個人信息,在二代身份證推廣,OCR識別成熟前,是難以保證真實性的。如借貸信息,即使現(xiàn)在也有非常多機構不愿意共享,并且當時是沒有那么多共債信息可以共享的,金融機構查詢記錄,這個倒是可以要求,但是數(shù)以億計的白戶,也就意味著諸多機構,他們查詢時,就是第一筆查詢。所謂巧婦難為,也不過如此。


這段時間的風控,與其說是數(shù)據起到了參考價值,不如說是客群的選擇起到了風控作用。至少在十幾年前,信用卡此類名詞,大都還是和“白領”,“新青年”掛鉤的。抵押以名譽,恐嚇以法律,提供收入證明,總歸會保證整體可控。



三、P2P變形史

這個部分大體有兩條主線,一是P2P的幾度變形。二是電商、文化工業(yè)、消費主義的蓬勃發(fā)展。


每次想到這個部分,總感嘆自己的筆力不濟,不足以模仿沖浪普拉斯將他總結成為一個中國P2P史。但是就P2P和電商的每個發(fā)展階段,每個或明或暗的手段,最終促成了十年內無人不借貸,無人不欠款的現(xiàn)狀。但是電商和文化工業(yè)、消費主義的發(fā)展完全可以另開一文,就不贅述了。就簡單說說P2P的,我個人視角下的變形史。


為了在暴論中攻擊除了正確模式之外的所有模式,先引入幾個自己認為不需要證明的定律,貫穿“借貸”這個業(yè)務始終。


個人的借貸,從性質上面,其實可以分為用于企業(yè)擴大再生產的經營性質貸款,以及用于個人消費的兩類借貸。但經營貸類的貸款,其實是不作為個人的需求而出現(xiàn)的。因此只討論“個人”借貸。


1)真正優(yōu)質的客戶是不會借款的,除非有房貸此類的土地財政的原因。


2)就業(yè)務模式本身而言,最合理的業(yè)務原因是當期需要相對大量的資金,但手頭沒有,自己以之后的收入為抵押,以克服當期的困難?;蛘咴诮洕闲衅陂g,對自己之后的收入有正向的預估時,為了當前的消費者效用,進行的提前預支。


3)絕大部分普通人一生的收入增長較為平緩,甚至隨著自己年齡增長略有下降??梢韵硎芰己玫氖杖胨降哪晗抻邢蕖=栀J行為作為“個人”為數(shù)不多的“加杠桿”方式,在前期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之后,隨著“個人努力”的邊際效用遞減,借貸的利息會成為組織個人擴大再生產的巨大阻礙。也就是個人會變成借貸資本的佃農。


4)每個公司都有天生的擴張的傾向,業(yè)務的進展,必先從最精妙的“好客戶”開始,走向“普通”客戶,再騎虎難下地接受不好的客戶,以維持業(yè)務擴張,以維持不良率可控。


5)基于損失厭惡,如果沒有制裁手段,每個借款人都傾向于不還錢。所以風控是必須的。



1. 階段零:尤努斯之靈

某最早涉及P2P的公司在自己的《XX人的十年》中,也總會將公司的起家歸類為基于“農民銀行”的夢想,但是在上述的故事梳理中,可以看出,即使是農民銀行的故事,也不甚完美。


在這個階段,據《XX人的十年》自述,業(yè)務模式大體也是自有資金的小B,向個人放貸,與幾年前路邊的“金融公司”別無二致。風險識別,大都參考銀行的方式,面審,聊天,溝通,確認。效率極低,成單率極低,而且風險也難以控制。


非銀行及非信用卡機構,在沒有足夠強力的法律支持下,以民間借貸的身份去起訴還款,效率也極度低下。沒有早年間的數(shù)據,但是暴論隨便預估一下,可以想到早年間的還款率有多可怕。選擇非銀行非信用卡機構的貸款,在十幾年前,整體是怎么樣的客群,不用多論。


這個階段的風控,就是面審,聊天。



2. 階段一:借雞生蛋

不論起家的原因是什么,不論之前是互聯(lián)網公司、小貸公司、典當公司,早期的P2P發(fā)展,大體思路說白了就是非法集資的路子。


和非常多toVC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類似,既然風控非常難做,那么用別人的錢放貸就是很好的思路。既然有LendingClub/Capital One珠玉在前,那么模仿之,再冠以互聯(lián)網金融創(chuàng)新的名稱,就可以在不發(fā)ABS的情況下,給自己加上杠桿。


收集一部分想獲得’超額收益’的資金,尋找有’借貸’意向的客戶,將這部分人的錢借給他們,抽取一部分的通道費。這是最正派,最正統(tǒng)的思路。即美好的Peer to Peer.


這個階段的風控,已經有了利用技術做風控的苗頭,但整體業(yè)務的主體運轉,個人感覺得靠資金池來維持。



3. 階段二:資金池,期限錯配

錢的流轉是非常高效的,即使只是升斗小民的錢,也會在一定的信息下,流向利息更高的地方。在P2P機構群魔亂舞之時,我此類的升斗小民們, 肯定也會認識到錢的“機會成本”。Peer to Peer的模式,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即期限錯配,大小錯配。


Lender想放出的錢,和borrower想借的錢,從金額和期限上來說是不一致的。假如A平臺,嚴格恪守Peer to Peer規(guī)范的,某個lender想借出2萬塊錢,但是因為borrower的客戶只愿意借1萬塊錢,則有1萬塊輪空,則借出者可能將這1萬塊錢提走。


有新增的borrwer時,則又因為不能及時借到錢,borrower又可能出走。長此以往,惡性循環(huán)會導致客戶越來越少。除此之外,這批borrower,可以說是肯定比常規(guī)的借貸客戶要劣質一些。


假如有這么一個公司,每當想借出的時候,可以借出,每當想借貸的時候,可以借貸,則會形成正向的飛輪效應。但是,理論上講是不可能的。因此,“資金池”和“錯配”,是不得不選擇的一條路徑。只有資金池,才能保證想要借錢的人即時能借到錢,借出的人能即時借出。加上根深蒂固的’兜底’思想,想要做事的P2P機構們,不得不自行銀行化。即必須以高效率的方式,基于比銀行成本要高的錢,解決比銀行困難的風控問題,實現(xiàn)比銀行更快的周轉。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資金池,至少可以保證在暴雷之前,所有人開開心的舞照跳,馬照跑。這也是部分公司自稱良性退出后,最后還是走向暴雷的隱患。及被迫走向了銀行化,但是又無法做到銀行化的現(xiàn)金儲備管理,最終被擠兌而死。


這個階段的風控,就是資金池。



4. 階段三:假標,欺騙,自融,龐氏騙局

既然資金池是被迫的一個選擇,基于每個公司“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的基礎“動因”,公司們很自然的會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


1)被標的的利率迷惑的人,其實是完全不會關心標的的“基礎資產”的,而且大部分的人,對于標的的“基礎資產”,是沒有什么識別能力的。因此,尋找“借貸者”和“標的”的成本是可以省的。


2)其次,銀行和信用卡不要的客戶,才是P2P的借貸人主體,這些人,風控是非常難做的,大部分的人就借貸行為當時,本身就傾向于不還款,為了彌補這部分風險,為了提高利潤率,則這批客戶的借貸利率,是可以不斷試探的,比如年化利率100%。


基于以上兩個思考,平臺及公司很容易走向另一面,即虛假標的。既然龐氏騙局能完成賺錢的目的。為什么還要苦哈哈地做風控和挑選項目。而且個人風控都做不好的公司,是很難相信他們有完善的項目盡調能力的。這是又在要求P2P公司做到銀行也做不到的事情。坦白說,是不現(xiàn)實的。


風險控制沒有妖物。投資回報率也不存在妖物。風險、回報率、流動性是不可能三角。任何一個自稱創(chuàng)新打破了這個三角的公司,無一例外都在監(jiān)獄的門口打轉。


這個階段的Peer to Peer,逐步走向了Peer to Air , Peer to Business,Peer to Stranger 等形式。大部分公司自有資金的積累,也是在這個階段。當流量足夠大,總歸會給平臺方積攢些資金。


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在灰色階段實際上均涉嫌非法集資的公司,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有些狂嫖濫賭的,最終走進了監(jiān)獄;有些積累了足夠的自有資金,開始申請牌照;有些將穩(wěn)準狠平快的高利息模式復制到了東南亞。客戶流量、貸后催收,整條線路上供養(yǎng)了無數(shù)的工作崗位。


誤入歧途走入這個階段的公司,是不存在風控的。


番外:在發(fā)展階段總會走進一些奇奇怪怪的路線。


走火入魔1:XX寶


既然對于陌生人的風控和審核非常難做,個人沒有能力去判斷熟識的人之外的風險狀況,則我們可能可以做一個產品,只服務于“熟人借貸”,解決了“熟人之間愛面子”的痛點。自P2P開始,某些其實也算很有進取精神的公司也做出了一些嘗試。但是個人看來,確實有點難處。信譽足以向朋友舉債的人不需要另補個欠條,即使遵守程序正義的人,可能也會手動自行補個欠條。所以產品的借款人主要使用方會被逆向選擇。但就嘗試來說無可厚非。


風控:理論上利用熟人情誼抵押,實際無法控制。


走火入魔2:714高炮


既然風控很難做,那么我就預想所有的借貸客戶主要都是為了騙貸。除了電商優(yōu)選的還可以的小資和中產客戶外,其他的互聯(lián)網上非信用卡和非銀行客戶,基本都是缺乏識別能力、自保能力的客戶。既然如此,那就在法律的邊緣再去做嘗試,比如714高炮。實際年化接近3000%的利息,可以覆蓋一切風險。諸多惡劣的借款人及惡劣的放貸人,在這個階段均互相攻擊。


風控:騷擾催收。


走火入魔3:增信保險


既然客戶資信存在不確定性,既然風控做起來比較難。那么不如利用保險產品,來進行增信。增信這個產品,基于保險公司對資產包有充分認知的情況下,是可以稱為金融創(chuàng)新的。但是基于放貸公司自己對客戶都乏認知的情況下,增信保險有點難以推行。


走火入魔4:學生貸


伴隨著下面會說到的電商的發(fā)展和消費主義文化產品的入侵,部分公司可能會發(fā)現(xiàn),新時代的大學生們是真的不能放棄的肥肉。不用為了家庭犧牲自己的年紀,正是消費能力最強的時候。在明知道大學生沒有自己賺錢的能力,還要將貸款放給他們,就是吃準了一個點,即大學生的還款,主要依靠父母給予。除了掩蓋自己學生身份外,除了助學貸款或者真正的低息普惠貸款外。為大學生放貸,私以為和714高炮一樣可恥。


風控:學生的家庭。



5. 階段四:最后盛宴,狗咬狗

自諸多P2P公司自融、非法集資、龐氏騙局、暴力催收,引發(fā)諸多事件之后。監(jiān)管自然對互聯(lián)網金融的關注度陡然提升。私以為,為了避免一刀切導致的不可收場,監(jiān)管還是通過逐步釋放:‘可以進行P2P備案’,‘需持有小貸牌照合規(guī)經營’,’不得吸納民間資金’,逐步收緊口袋,將可以合規(guī)化的公司逐步合規(guī)化的。


但是現(xiàn)在再回頭去看,基本上從“P2P備案”開始,小公司們基本上開始了最后的盛宴。本身客戶就是比較低質量的客戶,在客戶被掏空的邊緣,還愿意借貸給這些次級客戶。主要是靠狗咬狗之間的砍殺。


我可以上征信,那么你就要先還我的錢,不上征信的錢你慢點還。你還不上我的錢?嫌我暴力催收,那么我告訴你哪里有其他“口子“可以去借。實在還不上了?我還可以把你的債權賣給714高炮公司。


最后的最后,就是那些食物鏈末端的公司入獄,部分投資人投資款無法收回,部分客戶征信及大數(shù)據全部黑掉為結局??梢哉f,在這個階段,借款人只是一個擊鼓傳花的標的物。每個人都在賭會不會爛在自己手里。those violent feast must have violent ends.


By the way,居然有公眾號說要考慮將黑名單的客戶釋放出來,以作為拒量撈回的思路,感覺這個人既不了解借貸業(yè)務的本質,也不了解風控。這部分客戶當然有適配的金融產品可以去用,比如民間高利貸。當然在明面上,這些客戶全部被拒絕,是非常合理,并且有利于整個系統(tǒng)穩(wěn)定的。


主動的宣稱需要將這些客戶從黑名單中釋放,要么蠢,要么壞。



6. 階段最后:慢就是快。

假如新的國資公司一來,其實不難感覺到。國資及傳統(tǒng)銀行帶來的審慎傾向,不折騰,不冒進,盡量維持良好的現(xiàn)金流及流轉。至少是可以維持業(yè)務進行和風險的。


某種意義上,即使不掛在嘴上,國資背景的公司大體是有除了“盈利”之外更高的站位的,當盈利和國家號召之間,此類公司可以選擇國家號召,將盈利放在身后。 不論是疫情關懷政策,還是在借貸利率上,國資的公司明顯是比市場上的公司要良善的多。


這也可能是有時候領導傳達的一種感覺,即所有國資的公司,或者機關事業(yè)單位,總歸會有足夠的底線思維,而市場公司沒有。



四、數(shù)據發(fā)展史

大體在P2P變形記的階段(2)和階段(3),伴隨著海量的借貸需求和風險識別需求,諸多數(shù)據公司應運而生,在那個階段,如果是FICO和SAS“畢業(yè)”的人員,總能在市場上找到一個好的位置。因為在摸索階段,總要基于前人的努力做嘗試。DROOLS此類決策引擎的引入,也極大地提升了決策效率,使諸多P2P公司告別了傳統(tǒng)的人員電審,真正走向大數(shù)據風險識別。


金融數(shù)據不是一下子從天上掉下來的,如同模型冷啟動,得有交易行為,才會產生金融數(shù)據。因此思路會自然而然的走向弱金融或者非金融屬性的數(shù)據。



1. 國資入場

不同的文章和人員,總是會提到了數(shù)據本身的重要性。但在我的觀點看來,公安部一所及三所,提供的人民二代身份證驗證和其他公司提供的人臉識別的能力,才是反欺詐的基礎。



2. 市場、共債、欺詐

基于“我們都把數(shù)據貢獻出來,則壞人在整個市場上就可以無所遁形“的美好幻想,部分數(shù)據公司應運而生。資本、國資,民企、事業(yè)單位;大家總嘗試著在那個時代,通過某種意義上或者眾人均注資、利益均沾的方式,形成一個征信中心之外的數(shù)據的共享平臺。而事實無一例外地告訴所有人,這條道路走不通。唯一成功的走通了這條道路的,是部分為新興公司提供系統(tǒng)服務或者SDK的公司。


在提供系統(tǒng)服務的同時,可以拿到申請的信息,基于這些申請的數(shù)據,他們可以賣數(shù)據產品。在賣數(shù)據產品的同時,各家公司的查詢又變成了新的數(shù)據積淀。思路與征信中心一致,但歷史數(shù)據來源已不可考。



3. 爬蟲爬的好,牢飯吃到飽

監(jiān)管和國資的反應當然是略微滯后的,因為形成分析和結論,需要時間。在移動互聯(lián)網、電商、消費主義、外賣、打車、買車、互聯(lián)網房屋中介突然疊加發(fā)展的幾年內,不同的APP、服務,均產生了難以置信的海量數(shù)據。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官方的,比如社保、公積金等數(shù)據。究竟哪些數(shù)據有金融價值,哪些沒有,也沒有人知道。但是在官方和監(jiān)管,將’數(shù)據就是資產’這句話喊出來前,有諸多公司已經認識到這一點。


互相爬蟲,互相反爬蟲,乃至于膽大到爬取政府機關的數(shù)據,都潛藏在水面下,即使這個數(shù)據可能沒用,我也要先拿到再說。因此,也送了不少人進去。


但是在某個階段開始,弱金融的數(shù)據對于風險識別確實產生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影響。理論上是可以講通的,基于控制論的觀點,足夠的數(shù)據就可以描述這個人。身高體重、健康、行為方式、APP使用時間、消費能力、債務狀況,就可以從側面描述這個人的金融價值。


所以個人感覺,在這個階段,F(xiàn)ICO的思路加上各家移動互聯(lián)網公司的數(shù)據,行程了各家公司自己的SCORE。而這些SCORE,也成為了風險識別的重要參考。不能輕視FICO,也不能狠吹FICO。


新的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至少中外幾乎是同步的。與其迷信任何一家數(shù)據,倒不如關心一下公司提供的數(shù)據的KS值,是可以使用,還是可疑。因地制宜,因客制宜才是合理的。



4. 國資規(guī)范嘗試

有時候想想,至少在個人征信和使用金融服務方面,監(jiān)管真是手里端著尿布的老媽子,總是害怕孩子摔死在泥水里。為了規(guī)范爬蟲、規(guī)范數(shù)據使用,《數(shù)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出臺,并且嚴格打擊非法爬蟲。


為了應對新形勢下的的,新型的‘個人征信’業(yè)務,201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fā)《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yè)務準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yè)務的準備工作,通知給了以上八家公司6個月的時間做好個人征信業(yè)務的準備工作。


再到百行、樸道,及《征信業(yè)務管理辦法》。監(jiān)管爸爸總體來說,還是在理解新興的業(yè)務需求,并且控制其不要走向奇怪的方向的。基于每個公司出于自己利益的嘗試,監(jiān)管實際上完成了現(xiàn)代化的征信體系的建設的堅實的一步。再到后面,可能科幻小說中,沒有征信評級不提供服務的場景,早晚一天會到來。



五、最后的碎碎念

在和某人交流學生貸這個話題時,我自稱覺得學生貸非常可恥,但某人回復我,就如同我之前有時候說到的,存在即是合理的。所有的個人信貸也都只是一個工具。


兵者不祥,圣人不得以而用之。工具永遠只是工具,也不乏看到確實有人借著杠桿和工具,投資自己,投資資產而不是負債,著實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有時候想來,這個行業(yè)永遠不會消失,即使所謂的元宇宙即VR超級加強版實現(xiàn),也會有新的公司嘗試在那個環(huán)境下進行放貸。


但是作為個風險管理的新兵,還是希望和建議更多的人,保守乃至謹慎。


本文由 @肥柴周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xié)議